不久以后,皇帝下旨褒奖破案有功的东宫,顺便好好地提拔了我,让我从七品小官一跃成为二品大员。
当然是逗你玩的,没那么好的事儿。
元启帝是夸奖了我几句,然后赐了两个白玉杯子做奖赏,私下里许诺明年报政绩的时候把我破格提升到翰林院典薄,也就是提升到从六品的职位,与趵斩平齐。
之所以是私下说,是因为秦太后被我惹毛了。光是怂恿她的孙子徇私枉法还不够,现在蹬鼻子上脸,扯出她侄孙的杀人案来追查,真是不把她老人家放在眼里。
可怜我一末流小官,哪里想要同树大根深的秦氏斗呢?只是形势逼人,不得已才牵扯到秦之纥的案子而今他们也找了个家丁顶罪了,不是皆大欢快么?(才怪!)干嘛还不肯放过我
我心里抱怨着,委屈地看向自己的办公桌。
上面堆满了被打回来重做的文件,连带地也波及到了趵斩的工作成果。趵斩本着同期同乡有难同当的义气,跟我一起忍着上级的打压。
“今天又是这么多?”他换好衣服进屋,一见被否决的草案就头大起来“啊,这份讨伐乱军的檄文,我可是照着以前的陈件抄的哩,都不给通过?刁难人也不是这样不讲理的吧!”真要讲道理,还叫欺负人么“修撰你也别太火爆”
前几天翰林院领消夏福利,他发觉自己跟我的都被上级学士克扣少报了,顿时那个火大,跑去户部闹了一通,抱回两箱水果补贴,给我一箱。有趵斩这种同伴。不知是福是祸。
“要不。修撰你申请调去做辑录吧,这里我自己来应付。”我苦笑。
趵斩道:“秦小弟,你这什么话呢?诏书弄丢你都能补救回来。遇到这点小麻烦倒委靡不振了?”
一件大麻烦和许多小麻烦比起来,究竟那边更容易打击到人的积极性,不言自明吧?何况最重要的是,诏书的事情我主要是在帮趵斩,比此时自救的情绪要高涨得多。
“嗯,修撰说得在理。”我打起精神道“反正刁难我们。他们自己地进度也会被拖累。看谁更能忍了!”
“哈哈哈!”
趵斩站起身,沾了浆糊把几页稿纸贴在门楣上。运笔悬空写作。这也算是小小地消遣调剂吧。
半晌。他突然想起一事:“喔。你知道桓州那边出乱子了吗?”
桓州不就是桓王的地界么,桓王是大皇子、东宫的长兄。在封地嚣张得不行呢。
今年西北春旱,南方桓州和几个临近州县,包括长州,依然是春洪为祸,涝灾过后这个夏天也不安生,蝗灾和雹灾不断,朝廷拨了不少银两赈灾,不知是杯水车薪或者挪到别地什么地方用了,总之是灾情急报频频。
“桓州出了什么乱子?”
“终于发生动乱了!说是在桓州和长州交界地开始的,打到桓州州府附近,桓王急调守边关的驻军过去,把乱军给逼往了长州方向。”趵斩有些忧心,虽然他已经把父母接来了京城,但别的亲友还在长州。
“那常王怎样应对?”我问。
“不知呢!”
提到农民起义,我马上联想起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。长州我是没亲戚,要说认识的人,一是谭解元,二是现在不知身在何处的阿青。
唉,希望大家都活得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